基于DEA模型的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
【摘要】: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,尽管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%,排名第五,但人均量仅为2100m3,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5%,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为匮乏的13个国家之一。人均水资源匮乏,空间分布不均是中国的基本国情。但现阶段,中国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,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,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,政府不仅需要进行水资源端管理,除了节约用水外,还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,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本文在分析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,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,对2000-2018年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2008-2017年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,探讨其影响因素,最终为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,优化水资源利用布局提供对策建议。通过科学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,可以为决策者在制定相关规划时提供参考借鉴,提高水资源利用质量,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通过研究得出:(1)2008年至2017年间,海南省、天津市、北京市、上海市及山西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总是达到相对有效,说明其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效且稳定,尽管山西缺水,但政府重视水资源管理;水资源效率有效的省份在增加,从2008年的8个增加至2017年的13个;其中技术效率有效增加从14增加至20个,说明,各省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更加注重技术性投入,而忽略了管理方面的投入,导致规模效率有效的省份几乎为零;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还需进一步发展,尤其是河北省、云南省、内蒙古、浙江省、福建省、湖北省、甘肃省、安徽省、江西省和重庆市等综合效率无效城市。(2)从地理区域划分来看,华北地区上升率最高,华东地区上升率最低,一直以来,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发达,水资源利用设施完善,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优于其他地区,保持着稳定发展。而西北地区由于经济技术滞后,基础设施不完善,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不完善及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,制约着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步伐。6个地区除华东外的综合效率的均有提升,这表明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利用水平均不断提高。除华北地区外,其余地区的技术效率均有所提升,科研投入向最优规模趋近。而华东和中南地区的规模效率是下降的,虽然总体是上升的,但应该加强规模管理来进一步提高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。